随着时代发展,技术慢慢的提升,防灾减灾的工具包也逐渐有了科技力量的加持。这其中,有一只“鹰眼”随时随地不停转地盯着远方的海面、变幻的大气层、动态的风,预测着可能逼近公共生活的台风、海啸、暴雨等在内的自然灾害。“鹰眼”捕捉信息,同时也驱动着鹰击长空般敏捷的灾害预防动作。
它的全称是平安产险“鹰眼系统DRS2.0”(Digital Risk System),最初生长于南方城市深圳的土地上,在守护公共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希冀中出发,背靠海量数据,牵起天空中的遥感卫星,向一线平安人和用户输送源源不断的数据预警,守护万家灯火中的日常生活。
生长在粤西土地上的稻米,在每年的收获季会被陆续送往全国各地不同人家的餐桌上。这样一碗米饭,不仅让食客感受到南方水土孕育出的稻米香甜之味,也滋养起当地种稻农户生活的可能性。当地通过搭建种植合作社的方式,激活水稻规模化种植,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其中。
规模化种植能让农民降低平摊到每亩地上的劳作成本,但依然无法改变农业“看天吃饭”的客观事实。收获前一旦遇到飓风暴雨,水稻产量难免减损。同样考虑过这样的一个问题的平安产险在阳江地区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提供了水稻种植相关的农业保险,来保障还在农业事业上发力的人和企业的大后方。
有针对性的农业保险,能够保证农业种植者在遇到减产时依然能够有保底收入,支持来年的播种。
与此同时,平安产险深知,在自然灾害来临前的预防,让受灾面积和程度降到最低才是更需前置考虑的事情。
在保险的基础上,同时引入科技力量,结合“鹰眼系统DRS2.0”,一线平安人可以对阳江已投保水稻田周围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公开信息数据显示,平安产险鹰眼系统DRS2.0聚合了超2万亿条地理、灾害、气象、保险数据,可通过数值模拟、机器学习、卫星遥感监测等创新技术,对自然灾害预测预警,为用户更好的提供灾害预警、风险筛查、巨灾风险管理等多场景服务。
2024年9月,台风“摩羯”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一度达17级以上。当时的预警信息播报显示,“摩羯”预计在广东阳江到海南琼海一带登陆。
每年9月,也是阳江水稻的收获季。农户大半年的劳作收获成果也在这个月见分晓。但台风“摩羯”的出现,无疑搅动了当地种植户内心的安全感。伴随强台风而来的强降水,很容易让已经很成熟的稻穗倒伏并在田地中发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这一季稻谷的收成。
为了降低损失,平安产险阳江中心支公司在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工作后,利用“鹰眼”分析“摩羯”的移动路径,提前协调好人员、物资等,确保灾后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进行查勘定损,提高理赔速度。
针对农业生产,结合系统分析的影响区域,平安产险的后台会向相关投保的农户发送预警信息,提醒农户提前做好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阳江一线的平安人还会提前到现场走访农户,在种植田地的周围查看是不是存在需排查的安全风险隐患,并耐心讲解极端天气下个人安全和生产种植安全的注意细节。
“鹰眼”在极端天气下的稳定运转,不仅守护了一亩田、一株稻穗的顺利收获,还守护着阳江地区更多企业财产的安全,及时甄别要重点注意的目标企业并发出提醒。
在更大的范围内,针对台风“摩羯”,平安在灾前、灾中、灾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灾前,通过多种渠道向客户发送预警信息和防灾指引,覆盖车、财、意、农各类客户939.4万,发送预警2439万次,提高了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
灾中,筛选出285个重点客户进行回访,并发放挡水板、沙袋等防灾物资4467套,排查隐患149处,大大降低潜在风险,这些行动相较原来未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出险率下降超30%。
灾后,调派远程团队超1300人,现场支援人力超100人,主动回访7600余个理赔案件。截至9月底,20天内结案笔数超2.7万,结案率近90%。
用好科技的力量,让“鹰眼”的锐利敏捷不断迭代并发挥更大作用的,是一群具体的平安人。他们在一声声需求和问候中传递温度,让平安出现在千家万户。
平安产险于1995年率先成立专业化风控团队,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建成一支总人数过万的风控队伍,并于2016年通过了ISO9001认证,标志着平安风控实现了体系化、标准化。
在平安总部,一支具有地震、洪水、气象、地质、遥感、建筑工程等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高效协同;在分支机构,一支遍布全国42家分公司的由风控、理赔、业管构成的属地防灾减灾服务团队则提供在地性服务。
一群人,在科技的加持下,守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在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一线经验,为技术的更新和迭代反馈真实的信息和需求,让鹰眼系统在人们的手中成长为更趋完善的风险减量服务工具包。
平安风控工程师为公司可以提供服务的效率也因此大幅度提高。针对公路、桥梁和地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风控工程师可通过卫星遥感、InSAR沉降监测和自然灾害风险地图等专业方面技术,足不出户即可为数十个重大工程识别自然灾害隐患,并及时提供整改建议。
但平安风控工程师依然会在需要的时刻,在第一时间赶到项目现场。深中通道在建设的关键期直面强台风的挑战时,平安工程师立马驱车从距离项目建设地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赶赴,为项目建设方提供防灾减灾的相关专业建议。
一线的平安人也会在走访的过程中守护小微,为小商店、小餐馆、小旅馆等九小场所安装智能烟雾探测器、温度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对火灾隐患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一经发现不正常的情况,如烟雾浓度超标或温度异常升高,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并通过电话、短信或App推送等方式通知有关人员,实现快速响应。
针对意外事故,平安产险的人才团队也在日复一复的努力中搭建了万物互联平台,实现了对水淹水浸、危险气体等13类风险场景的安防监控覆盖。通过为企业安装物联网安防设备,并接入万物互联平台,实现7*24小时风险动态识别、预警和干预,一经发现潜在风险,就会触发预警,派遣风控工程师或第三方机构迅速干预,以消除安全隐患。
截至目前,平安已帮助客户识别超299万次风险,高危风险人工介入干预三千余次,实现多频次、高精度、智能化风险管控。
12月12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平安联合主办的“平安守护·防患未‘燃’”2024年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公益活动在南京举行。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产险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发布《城市重点消防安全与火灾防控指引》系列科普丛书,与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科技赋能风险减量服务白皮书》。
其中,《城市重点消防安全与火灾防控指引》汇聚了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等对城市消防安全的多年研究,结合平安产险三十余年的承保经验、风控研究等多维实践,深入剖析城市火灾的灾害与成因,解读防控知识。《科技赋能风险减量服务白皮书》收录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社会安全和新兴风险等领域的国内外经验及平安产险实践,为中国完善了风险减量行业研究的空白。
《城市重点消防安全与火灾防控指引》发布现场平安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黄宝新表示,近年来中国平安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创新手段,探索“保险+科技+服务”风险减量新模式,深化与行业协会、学术机构的合作,助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以实际行动助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2024年12月,鹰眼系统累计发出预警台风、暴雨、洪水等灾害预警信息93.7亿次,覆盖6714万个人及企业客户,有效帮企业和个人提升防灾减灾应急能力。
近日,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程天科技”)在购物平台上架了一款售价为2500元的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面向个人用户销售。上新短短15秒,几百台就宣告售罄。
据武汉市第八医院肥胖与代谢病诊疗中心医生介绍,其实,想减肥的人除了管住嘴迈开腿,还要学会科学称体重。你们可以在早上空腹和晚上9点分别称体重,如果晚上比早上重1斤左右,说明你的状态良好,第二天还会持续掉秤;如果重2斤以上,那你就要控制饮食了。
缅甸男子被困废墟超120小时获救,侄女双手合十鞠躬:谢谢中国,让我们重燃希望(独家内容)
进逼! 摄封! 毁瘫!4月2日,中国人民东部战区陆军部队,位东海相关海域实施远程火力实弹射击演练,对重要港口、能源设施等模拟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突发!美国核航母24小时内遭3次袭击,价值2亿元战机被击落!特朗普:胡塞武装损失惨重,“别打我们,我们就不会打你”
距离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空袭也门已逝去半个多月了,美军和胡塞武装在中东仍然打得有来有回。近日,胡塞武装宣布多次袭击美国航母及其他舰艇,还击落一架美军MQ-9“死神”无人战机。
近日,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普通精神科叶倩文医生为45岁的焦虑症患者刘先生制定了治疗方案,换老式手机是重要一环。
浙江大学错失了一位机器人天才,真的是为了英语分数而错失了未来的创新者吗?这件事反映了当今教育体系的盲目与短视,也让人对所谓“合格标准”产生深刻疑问。2009年,王兴兴在浙江大学的研究生面试中,遭遇了一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