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推动“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项目落地,直接带动视频监控设备、大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采购量激增。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中国公共安全行业“十五五”发展的新趋势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公共安全行业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至2025年预计突破1.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8.5%。
这一增长背后,是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推动“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项目落地,直接带动视频监控设备、大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采购量激增。
技术层面,AIoT(智能物联网)技术已实现设备互联与数据实时分析的规模化应用。例如,交通监控系统可自动识别违章行为并联动信号灯调控,响应时间缩短至毫秒级;城市级安全大脑整合公安、消防、医疗等多部门数据,使跨领域协同效率提升40%以上。这些技术革新不仅重塑了行业生态,更催生了新的市场增长点。
从细分市场看,视频监控、网络安全、应急管理构成三大核心板块。2025年,视频监控领域占比约35%,市场规模超6300亿元,其中智能摄像头识别准确率已突破95%,人脸识别、车牌识别技术普及率超过80%;网络安全领域占比25%,市场规模达4500亿元,随着《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落地,数据安全防护需求年均增长率超20%;应急管理领域占比20%,市场规模3600亿元,智慧消防、网络靶场等新兴场景成为增长主力。
产业链层面,行业呈现“金字塔型”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占据约40%市场占有率,依托全产业链布局与研发优势主导高端市场;中型企业(如辰安科技、启明星辰)专注于细致划分领域,通过差异化技术构建护城河;小微企业集中在设备代工、区域集成服务等低附加值环节。
区域分布上,东部沿海地区占据60%以上市场占有率,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依托经济实力与数字化基建水平,率先落地智慧安防项目。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中国公共安全行业“十五五”发展的新趋势报告》显示:三、产业链解析:全链条协同与生态构建
公共安全产业链可划分为上游设备制造、中游系统集成、下游运营服务三大环节。
上游设备制造商中,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企业凭借技术实力与性价比优势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海康威视收购消防机器人企业,完善应急救援产品线;软件开发商如华为、阿里云则通过AI算法、云计算平台赋能安防系统。中游系统集成商需具备跨领域资源整合能力,例如辰安科技在应急管理领域实现“监测-预警-处置”全流程闭环;服务提供商如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满足政府、企业、个人用户差异化需求。
下游应用场景呈现多元化趋势:政府端需求集中于智慧城市、应急管理等重点项目;企业端对工业园区、金融、交通等领域安防系统需求强劲,例如金融行业智能门禁系统渗透率已达70%;个人端智能家居安防需求爆发,2025年智能锁、烟雾报警器等设备出货量预计突破5000万台。
智能化升级:AIoT技术推动安防系统从被动监控转向主动防御。例如,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并触发预警,减少人工巡检成本60%以上;无人机、机器人大范围的应用于消防与救援场景,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响应效率。
平台化整合:城市级安全大脑成为行业标配,通过整合多部门数据实现“一网统管”。例如,某一线城市安全大脑日均处理数据量超10亿条,跨部门协同效率提升50%,事件处置时间缩短至4小时内。
绿色化转型:低功耗传感器、新能源应急设备占比持续提升,响应“双碳”目标。例如,某企业研发的太阳能供电监控设备续航时间达15天,较传统设备节能70%以上。
2025年,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正迎来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政策扶持、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升级形成三重驱动,推动行业向高水平发展转型。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3万亿元,为全球公共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将持续跟踪行业动态,提供深度市场分析与战略咨询,助力各方在公共安全领域抢占先机,共创安全、智能、绿色的未来。
想了解更多公共安全行业干货?点这里就可以看中研普华最新研究报告《中国公共安全行业“十五五”发展的新趋势报告》,获取专业深度解析。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